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381.第381章 力所能及(1 / 2)


木兰将济善堂的那一批棉衣与江南筹集的资金一起送往太原。

这一批物资差不多够北地将士过冬了,而朝廷准备的军资里虽然有掺了芦絮,也有克扣下来的,但因为当今严明,所以还在控制之中。

有了这一批物资,至少大家都不用担心会被冻死冻伤了。

对北方部族的讨伐更加坚定。

将近半年的战事,朝廷已经收回了一半的失地,现在已经将战线往前推移了六百多公里,只要粮草供应得上,天气也不是很糟糕,应该可以完全收复失地。

其实要不是百姓还需要休养生息,皇帝是不介意开疆扩土的。

因为战线往前推移,李江和苏文也更加的安全,跟随江南那批货一起去的棉衣,到了太原后却是直接交给了李江。

捐献的名字虽然是李石和木兰的,但谁都知道他们的关系,李江也聪明,直接分出一半运往河间府,交给苏文送去河间军营,那边人比太原少,但却比太原这边要艰苦得多,民风也更加的彪悍,苏文施恩于他们,更容易取得当地百姓的信任以及拥戴。

六年的官途,让他们运用这些心计更加的纯熟。

他们也知道这批货不能是他们捐出去,所以拿到军营的时候明言是家中兄嫂所赠。

军需官笑眯眯的接过这些物资,承的却是李江和苏文的情,转身就把这件事夸了又夸上奏给皇帝了。

江南运送来的那批物资虽然也多,但大多是先供应在前线和更北的将士,轮到他们的时候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而且,战时情况混乱,谁知道有没有人浑水摸鱼?

所以还是李江送来的这批现成的物资更得人心。

苏文那边更不用说了,朝廷反攻是从大同那边进去的,河间府这边因山脉阻挡,只需防守,他们的物资往往是最后才送过来的。

所以苏文这批物资一送过去,就连河间守将都笑眯眯的跑出来迎接了。

李石收到他们平安的信,又知道战线往前推移,就丢开信,对木兰笑道:“我们可以过一个好年了。”

“今年风调雨顺,百姓大多收获颇多,加上前几年的积累,也应该可以过一个好年。”这就意味着今年他们将不会太过辛劳了。

李石扯过木兰,捏着她的手道:“今年的确要松快许多,你不是说济善堂的日子不好过吗?今年我们就多捐些东西过去,秦孝廉也忙了许久,就算是酬谢他。”

“说起济善堂,我想起一事,”木兰有些犹豫的道:“我想在济善堂附近开一个学堂,只教孩子们读书认字,算术,若是能请到一些手艺人前去教学是最好的,那些孩子大多是孤儿,他们长到十二岁就会被赶出济善堂,小小年纪也只能依靠乞讨和力气吃饭,大多成了混混,不然就是……”不然就是饿死或冻死街头。

“我想,他们若能学得一些本事,十二岁满之后多少能找些活干,日子也不会太难过。”毕竟李家家业少,每年能帮的有限,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李石沉吟片刻,“就如同苏家庄的学堂?”

“苏家庄学堂里主要教的还是科考举试,但这个学堂我却不想设这个,前头只认些字,然后学算术记账,若能请到教授手艺的先生最好,当然,若有学生于科举上有天赋,我们也会帮忙一二,这就要设立奖学金与一些助学金了,其中分几个学科就分为几种,不仅读书成绩优异的学子可以获得,那些手工厉害或有创新的学子也可以获得,算术记账厉害的又算一种……”

这些奖项看着多,但能帮助的也不过是这几个,所费的银子也不多,别的不说,每学期的奖学金只设二十两,对学生来说是巨款,但对他们每年捐献出去的东西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李石越听眼睛越亮,“松山书院也有奖学金,不过大多是作为荣耀所在,只做激励作用,不像这个学堂……”

木兰点头,“学堂里的孩子大多贫困,甚至没有资产,二十两银子足够他们生活两年了,但若是算上买书和各种读书需要的东西,一年也就花完了。”

但就是这样,对于无产阶级的孩子们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

这是一个大的工程,李石还有些犹豫,“只怕府城的这个学堂一开,其他地方的孩子就要都跑到府城来了。”

木兰垂下眼眸,“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的能力有限,现在也只能在府城这么干,他们若来,我们也只能接收。”

这件事还只是一个想法,要做成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李石也没有再纠结下去,拉着妻子去饭厅,“这件事我和范飞商议一下,我们先去吃饭吧,今天阳阳他们跑去河边钓鱼,厨房给做了,我们一会儿尝尝。”

“河里不是结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