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百三十六章全是托

第七百三十六章全是托

就拿唐宫做例子吧,拍卖行经理在收了虞姬剑之后就会寻找可能对它感兴趣的藏者,从以往客户资料中很容易就找到了唐宫的名字,考核一下发现这人有些闲钱而且对破铁片子感兴趣,那好就是他了,就把他选成冤大头之一。

假如拍卖行和亚伯拉罕有事先约定,把剑定价为300万,假如说就是300万。这时候亚伯拉罕心里就有了底,然后任由拍卖行操作,就相当于是个保底。

然后拍卖行让安排好的人轮流竞价,不动声色抬到一千万甚至是三千万,见好就收等着冤大头上钩,上钩了就落锤。

到时候就算是无人愿意竞价,拍卖行也能保证用三百万的价格卖出去。如果真的加到了一千万,那么这把剑就值钱了,放出消息去等到明年拿去苏富比这种国际拍卖行卖,底价蹭蹭就窜上去一个大台阶。

唐宫出现在这里的意义就是给拍卖行一个信号,肯定有冤大头会以高价买下它,到时候就让自己的人抬价就好了。而唐宫就可以配合亚伯拉罕找来的竞价人迷惑在场所有人包括拍卖行。

等于就是摆了拍卖行或者是其他不明就里的冤大头一道,唐宫更愿意有傻子跳出来吃了个苦果,而不是让拍卖行吃亏。

另外,这把剑其实在一年多以前就经历过潜规则了,上次在国际拍卖行就托出了不低的价钱,虽然因为当时没有操作好,并没能将它抬成天价,不过经过一年多的雪藏再造势,今天的成交价不会低。

穆清很无聊的坐在后面翻开今天的竞拍目录,发现除了虞姬剑之外还真有几样不可多得的宝贝,而且大多都是玉器,穆清扫了一眼目录便在心里给它们估算的大概的价格,但是他估算不了这些玉器在这里会拍出怎样的天价。

第一件拍品是鬼谷子下山大罐,是一尊元青花罐,一上来就被三个人轮流竞价抬到了一千二百万!到了一千二百万的高价之后便无人再举牌,最终这尊元青花被那个气得脸色酱紫的中年人收走了。

然后陆续是胭脂红花卉葫芦瓶,两只一对卖了近五百万。还有什么饕餮玉纹壁,也是几百万的成交价。

几样拍品过去之后,现场已经有两人离场,许是发现今天的水有点深,他们不想玩了。

这几样拍品的成交价没有低于三百万的,想那些几十万的清朝花瓶或者民国器物在这根本看不到,只有穆清这样的小地方才会卖卖‘乾隆’年间的珐琅瓶。

个个都在几百万的水准,现场的人血液全都烧了起来,穆清作为一个看客都觉得十分过瘾,拍卖行果然是个好地方,竞拍起来紧张又刺激!

大厅里的灼热气氛终于在一尊玲珑塔玉摆件以两千五百万的高价成交之后到达了顶点!

穆清为这里的气愤所感染而兴奋的满面通红,一时间都忘了自己是因为什么而来到这里。前面拍摄的记者对着那尊精致到世间罕见的玲珑玉塔疯狂拍摄,可是拍品很快就被工作人员拿去了后面,接下来就是买家掏钱拿货,这个过程肯定不会被人拍下来。

“先生,马上就要到我们的目标了,您冷静一点。”艾玛悄悄拉扯他的衣袖,将半站着的穆清给拉得坐下来。

“不好意思,这地方太有趣了,我都在考虑要不要也做个局赚钱不义之财花花……开玩笑的,我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穆清哈哈一笑而过,可是他真的没做过吗?

让他起了做局心思的是现场的氛围,他发现有了前几样拍品做暖场,将气氛一步步引到高潮的话,这里的人就会被气氛所感染就像他刚才那样变得忘我。

受了群性影响的人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周围的人一个两个都兴奋了起来,而被夹在中间的人又如何能让自己维持冷静?

估计只有贵宾室里的高端人士才能不受大厅气氛的影响,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不过也没错,已经过了这么多拍品,楼上的贵宾室愣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拍卖师终于报出了最冷门的拍品,虞姬自刎宝剑,白幕上幻灯片打出来便引得不少人唏嘘,因为那就是个破铁片子,谁会花钱买个破铁片子?

人家买画买字买玉买瓶瓶罐罐好歹能赏玩,买个破铁片子干嘛,平白蹭一手铁锈,端的是无聊。

虞姬剑的低价是五百万高价,举一次牌十万,是上次在国外拍卖行的低价也是成交价。

报出低价之后下面着实沉默了有一会儿,唐宫和亚伯拉罕的托愣是沉住气一直憋着不出声,宁愿冒着流拍的风险也不第一个叫价。

死一般的沉寂和刚才拍出玉玲珑塔时的狂热截然相反,安静了至少有半分钟之后,拍卖师自己都觉得尴尬,他正想开口说话不再浪费时间,却听得大厅最后一排发出了清脆的女声,“Fivemillionandonehuhousand。”

五百零十万,艾玛举起了手中写了636的号码牌,终于有第一个人叫价了,拍卖师着实送了口气,“这位女士出五百一十万,还有没有加价?”

“五百二十万!”这个是拍卖行的托,然后便是三十四十五十,稀稀拉拉的竞价声终于让众人想起自己其实在拍卖会而不是报告大会。

穆清在艾玛出声的瞬间弯下腰假装系鞋带,目的是不让坐在前面的唐宫看见自己,他急迫的小声说道,“加个十万块你还要出声?举牌就好了,别出声……”

所幸唐宫并没有注意这边,艾玛第一个开口,便代表着其他人该抬价的可以抬价了,唐宫跟找来的托交换了一下眼神,两人不紧不慢的穿插着举牌。

一开始好似要流拍的拍品,在几轮竞价之后居然变得紧俏抢手起来,一个接一个的抬价,竟然全都是托,一个正主都没有。

若不是有唐宫这个‘正主’在里面一直掺和,拍卖行的几个托早就不再举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