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这片大陆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这片大陆

穆清举杯一饮而尽,着实给张数出了个难题,他犹豫片刻,目光在穆清和李雄身上来回扫视,终是饮下那杯酒,不过他紧接着开口道,“既然如此,我也厚着脸皮应下,只是还不知兄弟姓甚名谁,还有这位……”

他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李雄,看相貌不辨男女,看身材……平胸没屁股的女人也是有的嘛,再说看他年纪尚小,还没发育也不一定。

穆清一拍脑门,自罚一杯道,“怪我怪我,我这人就是话多,倒是忘了做自我介绍,在下姓吕名能,这位是我表亲,姓李名雄。”

一听这名字,就能肯定是男孩了,女孩子家家没有说取名单一个雄字的,不过也难说,踞妖洲那群蛮夷就不在乎这个,名字里什么字都能出现,当真粗鲁!

两人又是一顿好喝,等有了几分醉意,都逐渐放开了,穆清才提起他想知道的事情。

“张兄,实不相瞒,我们家是经商的,没做过学问,从小就不喜欢这玩意儿,看着斯斯文文,其实我是个粗人……”

“诶!吕兄弟此言差矣,我观你气宇轩昂,明理知节,绝非是粗人。”

“我所说句句属实,啧……怎么说呢,兄弟我甚至不了解本朝历史,刚才还闹出笑话。我进了茶馆,看张兄言谈款款,料想你怎么说也得是个举人,便想向你讨教一二。”

穆清说话十句有九句是假的,唯有那一句不通本朝历史为真。什么举人,那也是捧张数的大话,若要真是举人,怎么可能沦为说书先生?

张数又摆手,不过这次却是带着淡淡笑意,拍马屁不是好事情,但是谁都喜欢被拍马屁,试问你碰到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对方仔细打量你几眼然后说一句你比以前更帅(美)了舒服,还是说你脸上长肉了舒服?

他连连否认穆清的猜测,“不不,我倒是参加过乡试,但是几次不中,索性就不考了,不如来茶馆说书自在,还提什么宏图大志,现在的天下是修仙人的天下,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穆清眼睛一亮,又给他斟上一杯酒,避开修仙人的问题小心翼翼的说,“那张兄就是秀才,也很了不得,论知识面比我这混吃等死的二世祖强多了,就像你今天在茶馆里说的北伐军之事,我以前只是听过一点点名词,具体是怎么回事我就不知道了……呵呵,我刚才说了,我对历史一方面等于一窍不通,还请张兄指点一二。”

张数沉默片刻,看了看旁边桌子的食客,因为过了饭点,二楼已经空出不少桌椅,总体来说人不算多。

他轻咳一声道,“兄弟想了解些什么我都明白,那我就简单跟你说说……”

这个世界非常广袤,没有世界是圆的这个概念,因为迄今为止在有证据的情况下尚且无人能走到世界尽头,哪怕是飞天遁光的修士。其中原因复杂,一条是因为势力纷杂,各个大陆之间的关系都很紧张,没有区域归属的散人极少,而且边境动不动就要打仗,乱的很。

不过据传说,曾经有个神通广大的修仙人到过世界尽头,还写了一本精彩绝伦的游记,书中提到在无边海尽头是断口,是深渊,海水流进虚空中不知踪迹,只要靠近虚空一点,就会出现法力流失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提到了路上的各种奇闻异事,包括各个大陆种族的风土人情。

这本游记在当时掀起了轰动,各地商贩出资印刷,到最后传的妇孺皆知。

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个学识很广的老学究,还是朝廷任职的官员,指出书中有纰漏,好几个情节都是作者胡编乱造,此书的真实性尚且有待考证。

紧接着便是朝廷颁布法令,严禁印刷贩卖这本游记,现存的全部收集起来,集中销毁,防止该作者愚弄大众。

说到这里时,张数露出了很微妙的表情,他捻着胡子眯起眼睛,饮了口酒摇摇头,穆清会意的与他同饮。

两人心照不宣,一个没有说太细,一个没有追问下去,穆清猜到了这件事背后的含义。

恐怕那老学究是朝廷派出来的打假专员,以老人的威望和影响力来污蔑这本书,朝廷顺势将其封禁销毁,阻止本国百姓对其他大陆和国家有了解,这是为了阻碍民智开化,以防生变。

不过穆清已经对所处的这个国家有了大概的印象,一杯酒喝完,张数接着说。

这个国家现在叫后梁,坐落在乙木大陆的中心位置,东西两面沿海,中间有一条大江穿过大半个整个国家,南北两面却和他国接壤。

南面倒是还好,有三个小国家鼎立,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有后梁的四分之三,平时相安无事,互有贸易供给,输送各自的特产,如矿石,林木等等。

而北面就麻烦的多了,那是一片蛮荒之地,居住在那里的人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部落的阵营,彼此不对付,但也不互相侵犯,每当中心国家出现孱弱之势,蛮夷部落便联合起来挥兵南下,作战线几乎从东岸一直拉到西岸。

如此一来,纵使梁朝国力强大,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针对性打击,而且那帮子蛮夷军队的机动性极强,早上出现在边境某个小镇聚居点,杀光抢光烧光之后,没等附近的驻军赶到,他们就跑的没了影子。

两百年前,这个国家还不叫后梁,而是大梁,国土面积还要往北延伸近两千公里,那就在两百年前那一场旷世大战之后,把纵深东西岸,南北两千公里的大片疆土,就成了那群蛮夷的天下。

“当时那场战斗太惨烈了,蛮夷估计是抱着灭亡我们的心来的,打了有七八年,大梁节节败退,国都都沦陷了,朝廷狼狈南迁,无奈向南方的三个盟国求援……”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那三个小国也不是白痴,他们自然知道文明程度最发达的大梁若是亡了,下面就轮到他们,北方蛮夷吃人的典故便是那时传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