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六十一章 刚出龙潭,就入虎穴(1 / 2)


韩艺没有上朝,故此并不知道,其实近日来,朝中对于反对放宽宵禁,增开夜市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停过。

因为增开夜市,放宽宵禁,都是伤农重商之举,你增开夜市,就必须增加商人,等于就是一种鼓励从商的政策。

问题是唐朝建国以来,都是以农为本的国制,而且是纯粹的,商人就是那么一点点,每一项政策,都不利于商人,利益农夫,在这种制度下,国力发展迅速,蒸蒸日上。

你李治在这个时候,做出改变,这可是非常要命的。

他们都认为应该继续坚持这种重农的政策。

但是也有不少人是赞成的。

因为不是唐朝才开始以农为本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但是历朝历代都是到了极盛之后,就立刻走下坡路,这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导致的,农夫一旦没有了土地,那只有起义这一条路可走了,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

现在唐朝也面临着这个情况,小农经济已经发展了极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的现象也是愈发严重,尤其是关中地区,这里贵族太多了,贵族又有子孙,随着这些人的增多,就进一步压缩了农民的生存空间。

这一部分人就认为,不能等到已经衰落的时候,再去想办法疏通这些人,如果想要维持这繁荣,那必须及早想对策,无非就还剩下三条路,士工商。士族又是天生的,不就只有工商一条路了,朝廷要么就给这些百姓土地,给不了。你就得负责帮助他们谋求生计,不然随着这些人愈发增多,肯定会发生暴乱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李治显得就非常谨慎,他也怕酿成大祸,这也是他来这里的主要目的。

但是这一趟不虚此行。让他变得更加坚定。

因为韩艺的思路,就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韩艺是知道重商将会是大势所趋,资本主义迟早要出现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几百年后,还是一千年后。但是他反对盲目的重商,这都是因为后世的一些事情影响到他了,因为商人一旦强大起来,那是可以左右一切的,如果商人变得没有底线的话,那这个国家将会面临空前大的危机,会伤害到很多人。

华夏上下五千年。什么文化都有,唯独就是没有商人的文化,因为都是重农抑商,商人就是卑贱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后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人膨胀的非常厉害,变得没有道德底线,因为文化中也没有这方面的底蕴。什么赚钱干什么,怎么赚钱怎么干,这对于社会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如果连出门吃顿饭,都得提心吊胆,那真是非常可悲的,毕竟生活本就非常艰苦了。

如今唐朝的商业是一个原生态的,没有受过污染的,开放商路又是必须的,今日不开放,明日也会自动出现的,这是避免不了的。韩艺心里清楚的很,所以他就想在开放商路的初期,就建立起一种华夏商人的文化传统,这个文化包括道德和律法,这是两条高压线,你决不能触碰这两条高压线,否则必须严惩,宁可禁锢商人,也不能滋生出一批没有道德下线的商人,但是在这两条标准线上,怎么赚钱,你怎么就干,以利益为首。

而且文化是可以传承的,这对于华夏民族而言,是受益无穷的。

李治也赞同韩艺的思想,增大商人规模,带来的不是宽松,而是更加严格的规范,对此李治、长孙无忌表现的都是非常谨慎,反正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因为如今与改革开放那时候是有区别的,那时候中国积弱积贫,必须大力推动经济,先把gdp给拉上来,至于你商人用了什么办法,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如今大唐国力是非常强盛,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没有人可以抗衡的,不需要求快,要求稳,反正我有的是时间。

李治说是尝试,但是如果有效的话,肯定就是成为将来大唐的国策,以农为本,以商辅之,因为现在生产力的关系,不存在以商为本。

......

谈完之后,李治他们就悄悄往侧门离开了,韩艺也顺便出门去了,因为前面该说的他已经说了,没啥可说的了,而且他回去的话,反而会让顾言商他们觉得尴尬,毕竟韩艺刚刚狠狠羞辱他们了一番,故此韩艺索性就寻思着四处逛逛,等差不多了再过来作一个结束语就差不多了。

可是刚来到一个转角,忽见外面站着不少人,他虽然不是每个都认识,但也认识其中几个,知道这些人都是两市的商人,站在这里估计是在等消息,“日!差点把这茬给忘记了,要是落在他们手里,那可就有得说了。”他赶紧撤了回去,选择边上一条小道离开了市署。

走了一会儿,他突然来到一栋楼前,不禁停下脚步来,这可是唐朝第一家女仕阁,不过自从元牡丹去了北巷,这里就没有开门了。

忽然,韩艺隐隐听得楼上有人说话,“咦?这好像是无衣的声音。”又见这侧门竟然是开着的,于是悄悄走了进去,一进到楼内,就听到楼上有人叫嚷道:“元牡丹,你们元家难道还缺这一点钱么,我告诉你,我绝不会允许你这么做的。”

正是他老婆萧无衣的声音。

又听得一个女人的声音,“这女仕阁是我家的,我要怎么处理,那是我的事,你萧无衣凭什么在这里指手画脚。”

敢跟萧无衣这么说话的,也只有元牡丹了。

萧无衣哼道:“什么你家的,亏你有脸这么说。你可不要忘记,这女仕阁可是本郡主想出来的,就连这名字都是本郡主出的主意。”

“这我没有忘记,我也没有否认。可是契约上写得是我元牡丹的名字,是我元家出的钱,出的人。”

“这都是因为我以前让你给骗了,这点钱谁出不起么。真是想不到你竟是如此忘恩负义之人,这家女仕阁是我们三人一起建成的,这里充满了我们与大姐最快乐的回忆。你可还记得,这幅画是谁画的,这个花瓶又是谁买来的。如今大姐刚走不久,你就要改造这里,你对得起大姐吗?”

又听元牡丹说道:“萧无衣,你还好意思提大姐。算了,我不想跟你说这些,你拿上你的东西离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