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6节(1 / 2)





  作者有话要说:  注:

  添补:

  汴梁人很爱吃螃蟹,贵的,神宗吃的一只一千文,他一顿饭上了28只螃蟹后问清楚价格,帝泣曰:吾一餐岂可费28千文!从此不吃螃蟹了。仁宗特别爱吃螃蟹,小时候就很爱吃。结果咳嗽起痰十几天拉不出嗯嗯(粑粑)。他妈妈刘太后着急了。命令不允许再吃螃蟹。仁宗宝宝蓝瘦香菇了。下面人偷偷出宫买给他吃。野史说他因此后来不亲近刘太后亲近杨太后,纯属胡扯。

  汴梁老百姓爱吃螃蟹到什么程度?苏轼也是天天要吃。怎么吃呢?汴梁大街小巷都有卖油炸面拖蟹的,很便宜。和胡饼价格差不多。记得我母亲小时候家里吃不起肉,就吃螃蟹和虾……哈哈哈哈。

  蔡京也很爱吃螃蟹,蟹黄包就是他最爱。每天现剥蟹黄蟹膏。我以前觉得穿越去可以靠南翔小笼维生,现在想想也就是维生。发大财?想得美。大宋老百姓的美食智慧逆天啊。

  这章是九娘少女期的开篇,理家略烦琐,但见微知著,其实看的出前世九娘为何可以成为苏瞻的背后支持者。另外也铺垫了一些朝斗和国家走势的线索。在中元节剧情前还有些必要的背景、性格铺垫,谢谢大家的耐心。

  第50章

  福宁殿大殿中,龙涎香还在燃着。内侍省、入内内侍省的几位都知、副都知、押班侍候在皇子们边上。皇城司的环卫官们站在一侧。十几位带御器械,有的腰佩长剑,有的身背箭囊和格弓,有的手持金枪,肃容守在大殿后门外。

  从后门望出去,日光下的金砖地面直铺往福宁殿的后寝殿。烈日下的金砖有几块现出七彩的油光。赵栩心想,恐怕是早间当班的人慌了神,这几块金砖上洒水洒多了。忽然有些后悔,昨夜就该问个清楚,孟九她为何不戴那枝翡翠簪。他第一次试着打磨翡翠,废了好几块上等料才做好的。不知道她是不喜欢喜鹊还是不喜欢翡翠。

  一边的吴王赵棣略动了一动,感觉被汗浸湿黏在背上的中单有几处离开了后背,稍微好受一些。他眼角余光瞄着不知道在想什么的赵栩,心中又是惊又是喜又是忧。昨夜爹爹那眼神似乎怀疑是他给赵檀设了局,竟然不疑心赵栩,实在没道理。

  有宫女们往殿内又抬了八盆冰来。身穿皇子常服个个汗流浃背的皇子们都舒了一口气。年纪最小的十五郎才四岁,忍不住往后退了几步靠在冰盆边上,恨不得一屁股坐进去。入内内侍省的都知赶紧伸手扶了他站好。

  ***

  皇城东华门,休务日里,照旧挤满了人马和牛车。禁军们盘查得格外仔细,一位宰相家的随从没带腰牌,给叉了出来。

  陈青和苏瞻在东华门外碰见的时候,两人面色凝重。陈青想着方才进皇城时,汴河上下已落锁,蔡河上下也落了锁,所有船只木筏都被迫停在河中。可见宫中又出了大事,他不由得为赵栩担起心来。苏瞻却想着官家的身体大不如前,昨夜急怒攻心,听到皇城司从鲁王府竟然搜出了好几个年方七八岁的幼女后,更是暴跳如雷。恐怕此时的太后急召和官家龙体有关。

  二府的几位宰相和使相骑着马入了宫,直奔第一横门,到了宰执下马处,几位内侍匆匆迎了上来请他们几位移步福宁殿。其他大人请在明堂等候宣召。

  苏瞻看了看脸色铁青的蔡佑,径自当先朝左银台门而行。赵昪几步跟了上来,轻声笑道:“看到蔡佑现在的脸色真是痛快!”

  苏瞻侧头看了看一把大胡子身材魁梧的赵昪:“这几年你也不容易,这么不痛快,竟然也没瘦。”

  赵昪摸摸胡子:“还是汴京吃得好,杭州的猪肉,不如羊肉。”

  苏瞻笑着摇头:“自己煮不好,倒怪猪不好。”

  陈青坠在最末,留心看了看宫禁的布置,心里踏实了一些。一看,路边却站了一人正在等着他。

  “太尉安康。”张子厚恭身行礼道。

  陈青看着前面六七位已经远去,拱了拱手:“张大人又有什么金玉良言要告诉陈某?”

  张子厚笑着说:“不敢,子厚腆着脸厚颜想请教太尉一事。”

  陈青慢慢地朝前走着:“张大人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