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节(1 / 2)





  再后来,她当真仗着同锦嫣相像,入宫成了穆淮的皇后。

  姜宁灵思虑许多,想起从前的种种,在榻上辗转了几回,倒也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而晋国来燕的使臣,也离盛京越来越近了。

  晋国的人马在驿站歇了脚,补充了写食物与水后,便又准备启程了。

  临行前的一颗,原本已上了马车的女子又折返回来,将一枚玉佩封做密信,托人快马加鞭地送往京城。

  锦嫣看着信使策马远去的背影,在心中盘算一阵。

  想来穆淮明日便能再见到这枚玉佩了。

  第39章 白玉

  信使策马而去, 马蹄扬起一路尘沙。

  锦嫣一直看着那信使的身影消失在了路的尽头,才转过身去,要再次回到马车里。

  谁知刚一转身就被人拦住, 而后听得一道轻挑的笑声道:“皇姐这是送了什么好东西过去?”

  赵恒弥不知何时来到了她身后, 一双眼紧紧盯着她, 似是要将她一举一动都纳入眼皮底下。

  锦嫣被赵恒弥这粘液一般的目光看得一阵不适,想敷衍两句过去, 又想起这人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定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便简短道:“从前在燕国时就带着的老旧东西罢了。”

  语气生硬, 摆明了不想同他多言。

  偏生赵恒弥像听不懂似的,向前更近几步,若有所思般地点点头:“还是皇姐想得周到, 你同那燕帝许多年未见,先送一样东西去试探试探他还剩几分旧情也是好事。”

  锦嫣凝眉看着他, 并未再言语。

  赵恒弥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见她一言不发, 忽觉有些没意思, 一甩袖摆绕开她去,进了队伍最前端的那辆马车里。

  锦嫣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玲儿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马车内。

  玲儿见她面色不大好,关心了几句, 锦嫣都推说无事,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起来。

  玲儿当她是昨夜没休息好,便坐在一旁不再言语。

  马车内安静下来。

  锦嫣阖着眼, 面色沉静,心中却纷乱至极。

  赵恒弥说得不错, 她提前将那玉佩送去,便是想试探试探穆淮对她还余几分情意。

  若穆淮心中还有她,那她提前送去那玉佩,正好能让穆淮睹物思人,待思念累积几日,她便也到盛京了,这样比多年未见后径直再见要好上不少。

  只是她心中也没什么底,因此并未向赵恒弥言明那并非普通的物件,而是她回晋国那日,穆淮亲自赠予她的。

  锦嫣其实一直没大明白,自个儿是如何入了穆淮的眼。

  她同穆淮只远远见过几回,话都未说过一句,谁知在她回晋国的那一日,穆淮不管不顾地追着晋国的马车,一路追至城外,而后郑重地将那枚玉佩交到她手中。

  马背上的少年郎身量尚单薄,说出的话语却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他说,若你回晋国后有人欺负你,你便叫人拿着这个来寻我,我护着你。

  锦嫣稀里糊涂地接下了这枚玉佩,却一直不敢将穆淮的话当真。

  当年晋帝怕燕国看重晋国地势,恐其将晋国收入版图,便想出了个送晋太子入燕为质的歪点子,以延续燕国庇佑。

  但赵恒弥的生母楚妃好容易才将自个儿的儿子推上太子之位,知晓若是让赵恒弥去为质子,哪怕燕国好吃好喝养着,也无人教他文韬武略,几年下来,定是会将人养废,这样一来,好容易争来的太子之位便没了意义,自是不肯让赵恒弥过去。

  晋帝当初一拍脑袋想出了这个法子,并未往深处多想,被楚妃这么一哭闹,慢慢也动摇了。

  后来,竟是被楚妃劝动,要寻个人假替赵恒弥,替她儿子受这份“苦”。

  只是晋帝膝下子嗣稀薄,没有同赵恒弥年岁相仿的孩子,而宗室那边又更加隔了一层,晋帝挑来挑去并挑不出合适的人来。

  晋帝原想着好好儿劝劝楚妃,给她大把赏赐,让她将赵恒弥送出去算了,谁知楚妃竟然将一个几乎被大家忘得一干二净的公主给找了出来。

  说到这个公主,楚妃也是花了一番心力。虽说晋帝谷欠给她一大笔赏赐来弥补送赵恒弥出去为质,可楚妃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再多的赏赐,哪里比得过到时候她儿子当了皇帝的好处来得多?

  楚妃寝食难安了几日,忽地想起西边儿最偏的宫殿里,还养了一位公主。

  那公主的生母不过是个小官家的女儿,偏偏生了一张灿若桃花的脸,勾得晋帝宠爱了好一阵,楚妃费尽心机手段,才叫晋帝厌弃了那女子,最后那女子被赶去了宫中最偏的一处宫殿,在里面生下了一个公主,之后便郁郁而终。

  晋帝自然早将这个女儿抛在了脑后,楚妃虽不喜这公主,却也不屑得动手,让她得以平安长大。

  待楚妃想起这个公主时,忽而无比庆幸她当时宽宏大量,放了这公主一马。

  这位公主年岁比赵恒弥大些,不过也许因得是女孩儿的原故,长得慢些,身量与身为男孩儿的赵恒弥差不多高,再做个男童打扮,倒是能混淆一二。

  楚妃当即便将那位公主接来了自己宫里,好生娇养了几日,待养得气色红润后,便将人往晋帝面前带去。

  楚妃巧舌如簧,又抹了好几回眼泪,终于劝得晋帝答应让这公主假扮成赵恒弥,替代其去燕国为质。

  为了能让晋帝点头,楚妃主动提出要将这公主收入膝下养着,将她视如己出。楚妃甚至将前前后后全都想了个周全:“公主同恒儿是亲姐弟,生得有六七分相似,只要在燕国那边小心些,定不会有什么事儿的。待到公主回晋国后,她是臣妾的女儿,自是要好好陪陪臣妾,到时便让恒儿也过来,让她将在燕国的所见所闻、认识了哪些人做过哪些事情,都细细告诉恒儿,恒儿将其全部记在脑中,这便相当于恒儿也在燕国住了一遭,哪怕日后碰着燕国的人,也不会穿帮了。”

  晋国架不住楚妃一哭二闹三上吊,稀里糊涂地答应了下来。

  楚妃开心不已,当即求晋帝给这公主赐名,晋帝琢磨了半晌,楚妃搭腔道:“不如就唤锦嫣公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