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1 / 2)





  男子腰系玉笛,窄身长背,仅仅一个侧影便气度非凡。轿中的小姐单手抵着雪腮,眼睛星星亮,瞧得挺入迷。

  身旁两个丫头对视一眼,见怪不怪。

  “姑娘。”一个梳着包包头的丫头年纪尚轻,试图将车帘子放下,稚声稚气地劝:“恐怕老爷在家等急了,姑娘还是快些进城吧。”

  韶白是在姑苏时跟着华云裳的,随姑娘在学宫这些年,窃蓝的嘴巴太严,韶白一直以为姑娘只是书香世家的小姐,顶多小官家出身,家底殷实些罢了。

  临近上京才得知,华小姐的“华”居然就是京城聿国公的“华”,唬得她险些软倒。

  然后韶白就开始为姑娘那个不好说的癖好担心了。

  她家姑娘喜欢一切美丽之物,喜花卉香薰,好精玩雅绣,尤爱——赏美男。

  就,看见了走不动道的那种。

  还记得去年春日的苏堤踏青,姑娘一眼赏识了一位容貌在地品上等的负笄书生,眼神直勾勾盯着人家瞧。

  这一瞧不得了,教那腼腆小书生以为佳人有意,第二日一大清早,太阳都没等出来,苦求双亲托请了媒人就上得学宫来。

  好家伙哩,韶白至今忘不了,当她出来替姑娘传话,说“只是单纯欣赏君之雅鼻,并无他意”时,那个书生摸着自个挺秀的鼻子,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要说江南风俗开化,在稷中学宫的时候,上到师圣掌院,下到姑娘的师兄师姐师侄师孙,只要见着姑娘为人,没一个不喜欢的,没一个不依着让着姑娘,做何事都没有逾礼一说。

  可若回到规矩大如天的京城还这么干,万一姑娘被人看轻了去……

  韶白可是听窃蓝说了,聿国公身边有一位与姑娘同龄的二小姐,十分受宠爱呢。

  轿中人全未觉伴身忠仆这份小心思,直至那系笛男子起身离开,方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放下绮帘。

  嫩如花蕾的檀唇轻弯,一笑生香:“皑山上雪,皎云间月,这风流俏郎君的容貌可当得天品丙等了,你们说是不是?”

  风靡江南道的“妙色评”,将天下皮相分为天、地、玄、黄四品,每品又有甲、乙、丙、丁四等,却鲜有人知,此评正是创自眼前少女之手。

  少女音声娇俏,乌鬓压冰肌,发挽随常豆蔻髻,身着凝脂色钩花襦衫,腰系一条缙云流仙重纱裙,仿佛是一道沁泉涤净的流霞,不曾知人生疾苦。

  一派姿近天然的品格。

  哎呀,明明自己都美成这样了,还犯得着巴巴欣赏什么臭家伙?

  韶白甜滋滋地瞄姑娘一眼,不知第多少次在心里感叹。

  身为武卫的窃蓝比韶白稳重不知凡几,像个大姐姐柔声问:“姑娘,那我们进城?”

  华云裳秋眸流婉,笑着拂开从帘外飘进来的柳絮,“进城。”

  满城轻絮起,归家好时节。

  这一年是太.安九年,汝川王摄政第九年,华云裳乘轿缓入都门,十里春风胜画,御道两旁柳花如相迎。

  品香宴正如火如荼。

  第2章 “别动,有点意思。”……

  说起品香宴,是大楚年年春日里都要大办一场的,地点就在京城最繁薮的金谷园儿,行客十里长堤外,仍遗香风阵阵。

  这春宴的乐子,一在斗香团,二在赏美人。

  夺魁之香可以济身当年的皇室贡品,千金一两,而参宴者大多为又京城名门淑秀,在一展风采之余还能扬名闺阁,为自己的姻缘添彩,何乐而不为?

  一行车轿在经过金谷园时被热闹吸引了。

  听跟车的侍卫说是品香宴,云裳被斗香勾得技痒,更别提宴上还有美人可赏,于是主仆三人落轿。

  京城风物如昨,只见柳堤春晓,为斗香而设的锦门高台两傍安置雕花檀椅,好茶好水伺候着到场寻乐的权贵。

  彩台下方同样观者如堵,泰半是男儿,紧着眼睛和鼻子向彩台上的丽人使劲儿。

  窃蓝细心些,云裳由着她将帷帽的丝带系好。听周遭源源不断的议论,弄清楚了台上那两位正在斗香的女子——

  左边穿缃衫茜裙的,是宋侍郎家的千金,不过众人倒更看好右面那位玉衣小姐。

  一缕春风吹香入怀,寻常人只道是香的,云裳动动鼻尖,嗅出泾渭分明的两道香。

  右边女子制的是减字木兰香,云裳自言自语:“用料九分、心思六分、技艺……没及格啊。”

  比不上左边那位宋姑娘的降真香,用料和技艺虽也寻常,却见得是耗了十分心思的。

  透过轻纱欣赏二女容颜,云裳眼弯如月,嗯,也是左边好看些,至少“地品乙等”没跑了。

  “我听说,那宋小姐曾向姑苏一位制香大师学过艺。”

  有观客同样看好宋氏姑娘。云裳闻言愣了一下,姓宋女子,姑苏问艺,再看那调香的比例制作,竟颇似她惯用的手法……

  窃蓝也有所察觉,一边护在姑娘身畔防人挤着,一面低道:“姑娘,不会是一直与您通信的阿宋姑娘吧?”

  云裳笑了一声,若真是,回京第一面就见着她,可是有缘了。

  又听一人接着方才那人话道:“姑苏有什么了不起,那位华姑娘可是京城第一富人聿国公的宝贝千金,她若想学,国公爷什么样儿的师父请不来?”

  旁边有一席之地瞬息寂静。

  韶白和窃蓝听到这句话,同时看向姑娘。

  云裳也觉意外,向彩台上其貌不扬的华蓉多看了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