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节(1 / 2)





  也有的疑惑:“她当真不是洛北郁陶君吗?江南何时也有这般出色的女君了,为何名不见于经传……”

  容裔的冕驾经过云裳面前时,这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不顾众人议论,停驻下来。周遭喧吵随之一静。

  一只冷白修长的手挑起车帘,露出一双英挺剑目。

  他独向云裳看去,没从她神色中寻出羞赧与回避,便知她不记得那夜之事,眼底笑意反而加深。

  正事当前,也不狎昵,只道了四个字:“静候佳音。”

  云裳与他的视线相交而错,仅仅刹那工夫,竟也看懂了容裔眼神里的意思。

  ——今日你下场辩礼,不是南学为摄政王而战,也不是亚圣弟子为稷中学宫争光,只是你华云裳,抒尔胸臆,道尔文章,如此便好。

  “太后娘娘凤驾到!太子妃娘娘到、蓉侧妃娘娘到!”

  云裳轻吐气息回敛心绪,随师兄与北学诸人入辟雍殿。

  殿内丹墀上座设十二扇云母屏风,西宫婉太后居正,太子妃婉湘君与侧妃华蓉分侍两傍;摄政王容裔并居右手正位,其下依次为青州王、临安王、闽南王分席观礼。

  在场熟人不少,端木翊作书僮打扮立于临安王身后,眼神一瞬不错的盯在他昔日小师叔身上。

  云裳未施舍他一个眼神,却在礼毕抬头时,在屏风间隙对上华蓉阴冷的视线。

  云裳坦然与她对视,看着她一头华丽珠翠,却衬着那样一张削薄阴翳的脸,心中有些悲凉。

  下一刻,站在云裳身边的谢璞不着痕迹地向旁边挡了一挡。

  动作幽微,不止一人皱眉。

  殿内暗涌悄无声息,殿外士子殷殷期盼,婉太后端坐屏风之中,代太子训诏后,内侍敲响悬于墀下的古钟,嗡然一声长鸣。

  分庭辩礼正式开始了。

  辩礼的地点又不在辟雍殿,而是在七间门扇大开的明伦堂,堂外露台设三千方席,容三千书生趺坐观礼。

  第一场,是北地无涯书院的崔瑾夫子,与江南稷中学宫的有琴颜掌院坐而论教,不辩输赢,只是总概礼乐之仪,为这场文坛盛事起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饶是如此,堂外三千学子亦听得如痴如醉,收获甚丰。传到守在监学外的书生们耳中,那更是口口称道,当场有人笔录下来,视若钻研学问的珍宝。

  紧接着,便是这场大辩礼的第一场胜负较量。

  云裳与晏落簪拂袖起身,众人的目光顿时被这二位翩然有致的女公子所吸引。

  北方有佳人,南方亦有佳人,有如此二人作为女子入学的典范,那么或许有一天,世间的女子皆可如男子一般启蒙入学,也非天方夜谭了。

  从方席上走下来的有琴颜沉静地看了云裳一眼,后者对他微笑点头。

  游刃有余的崔瑾则鼓励地看向他的得意门生,神色间满是胜券在握。

  云裳与晏落簪互行揖礼,对席落座。

  晏落簪径先开口:“既然阁下为妙色评主,今日天理与人理之辩,不若便从这《妙色评》开始,可好?”

  此言一出,众生哗然。

  “什么,南学这位是编那《妙色评》的?”

  “……那荒唐的评榜不是被崔夫子亲口批过是耽于声色、靡靡之文吗?”

  “一个以貌评人的女人配来参加如此严肃的辩礼……”

  摄政王眉心微沉,堂中的云裳却恍若未闻,欣然应诺。“好。”

  无人晓得,此时距京百里外,本该在漠北抗狄的华年,率一百部下秘密潜入了鲁地。

  老将军在暗中冷眼看着太子下榻的府驿大门,无声抽出长剑。

  国子监中,正激辩着君臣之义、忠节之纲,百里外那柄寒剑反复钩划的却是欺君叛逆:

  清君。

  第56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太.安九年的这一场分庭辩礼, 从“妙色”二字说起。

  按辩礼的规矩,由南北双方依次选定主题。云裳为了给后两场参加的人留余地,先请对方定题。

  不成想晏落簪这一选, 就选到了她的老本行上。

  晏落簪道:“请教, 听闻《妙色评》将人的容貌分为天、地、玄、黄四品,由阁下加以比较评榜, 可是如此?”

  云裳点头,“正是如此。”

  “这便奇了。”晏落簪微笑, “我记得亚圣先生曾言, ‘礼法不可废, 而声色不可纵’, 孔圣先师亦言:‘文胜质则史’。阁下师从稷中学宫,却做出以貌取人之事, 更有一节,将皮相分为三六九等来娱色弄人,岂非乱人眼目?”

  云裳戏谱《妙色评》时年纪尚幼, 外人并不知道,当初亚圣担心小弟子因此性情流于倾邪, 曾为着这件事笞过她手尺。

  然而此为云裳自娘胎中带出的一段风流, 她天生见花则喜, 爱美慕色, 自己也无法解释出个所中缘由。

  小姑娘喜欢随着自己性子来, 顶着老师的白眼坚持了数年, 后来以情实证明不伤大雅, 并非淫.乱一道,这才得了默许。

  云裳察觉晏落簪想以此事做辩合的切入点,从容应对道:“容在下先行声明, 谱《妙色评》实为个人所好,图个开心,一点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儿罢了。不过郁陶君既以此为题,裳试辩论之。

  “食色,性也。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此孟夫子之言。足下试想,百姓生活在王域疆土之上,有士、农、工、商身份的区别,学子在乡县读书,有秀才、童生、孝廉等学识的区别,在家族则有伯、仲、叔、季以排序齿,甚至于每个人的自身五脏,也有心为君、肝为将、脾为宰、脾为谏*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