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第68节(1 / 2)





  并且,他还点出世家大族因为禹国内部的铁和盐市场基本饱和后,这些世家大族就开始将禹国的盐和铁开始销向别处,比如楚国。

  是个人都知道如今七国的关系如何,要是将东西卖给其他国家,那反过来,这些人打自己怎么办?

  粮食是禹国人种的,是皇太女殿下让沈离沈大人研究出来的增产稻米,才能有禹国今日大部分人有饭吃的局面,铁,也是皇太女殿下让雪生姑娘增产和改良,才有了禹国今日官兵手中皆利器。

  皇太女殿下赚了银子,会将这些银子给天下百姓。那要是盐和铁还在私人手里,世家大族愿意给吗?

  他们不愿意!

  这个“玉中一青松”也不说大道理,只好像将一些小道理,将一些利益关系掰碎了给平民们听,然后,百姓之间人人都在唾弃世家大族,都希望皇太女殿下能收回去。

  世家这边对这种愚蠢的文章不予置评,只知道皇太女殿下要下手了,正准备来一个反击,曲陵候就看见了来查封府邸的顾溪桥。

  曲陵候:“……”

  这小狼崽子什么时候回来的?

  当年丘家一脉被杀光,这狼崽子在其中可是“鞠躬身亡”,将自己的亲生父亲也杀了,顾家私生子和庶子一个也没留下来,只剩下了原配生的顾家兄弟两个。

  还有便是他的族叔顾溪儒,听闻在小时候帮过他,即便能力不怎么样,却也混得一个兵部尚书——不少人说顾溪儒是顾溪桥吹了枕头风上去的。

  就这么一个人,突然到了你家,带着兵,带着刀,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脸色惨白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顾溪桥是奉命回来述职的。这回回来,也是碰巧,刚到京都,就碰见皇太女殿下要杀人。

  他朝着曲陵候笑笑,一股子说不出的阴狠味,“没什么意思,只是术业有专攻,我便自请前来了。”

  几年前,丘家那事情,曲陵候跑的快,皇太女殿下想要稳住一批世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没想到如今倒是又自己作死,他戴着官帽,手握官刀,抬眸道:“自请前来,夺你命了。”

  刀起刀落,就是一个人头落地。

  曲陵候的夫人直接吓的晕倒过去,曲陵候的母亲瞪着眼睛,恶狠狠的看着顾溪桥:“顾家小子,你为虎作伥,迟早要有报应的。”

  顾溪桥收起刀,啧了一声,“老夫人,别人家我还不清楚,但是你家,却是没法说报应的。这些年,这些事情,你家有多少条人命,你还不知道?”

  为虎作伥?

  他弹了弹刀上沾染的血珠子,叹了一口气,眼睛眯起来,“我算什么为虎作伥呢?”

  老虎身边的人太多了,他挤不进去。

  ……

  “杀了几家,倒是老实多了。”六月,废除封荫令,将盐和铁以及茶收归国有,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

  不国她没想到竟然如此顺利。

  禹皇就道:“要是还有坎坷,那你这几年的事情白做了,阿青,大胆一点。”

  折青可不敢大胆,她做事情,可谨慎的很。

  比如,杀了人,将敢反抗的世家踩在脚下按压了一番,她也不敢走的太大步,而是定了明年三月初,在京都举行万民律典大会。

  这个事情太重要了,于是在电脑上写好待办标签,然后跟顾溪桥说起朝州的发展计划。

  “你们有了铁,有了糖,就要往外面销。”折青道:“你去朝州,已经三年,今年年初齐国和晋国之事,你不能脱身回来,便只能现在才到。”

  顾溪桥表示理解。然后便将朝州之后发展的路线跟折青一起探讨,初步定下了将堂绕过六国,先销往西域。

  西域那边,今年茶还是不能断,然后又说起西域-云州-铃州-徐州-朝州商路,这些东西,之前因为两人隔得远,都是用折子说清楚的,如今顾溪桥回京,自然要将以前没细细讨论过的话说清楚。

  比如折青没有亲自看过的朝州人风俗以及疾病,以及朝州的具体矿产和耕种情况等等,都由顾溪桥再次叙说。

  其次,七州述职最重要的一项是财政报告,这个折青就让顾溪桥去户部。

  “你去跟孙香说。”她听完朝州的事情,心里有了底,道:“等述职完,你在京都呆半个月,好好回家看看,便回朝州吧。”

  顾溪桥点头出去了。然后叫下一个人进去。

  ——皇太女殿下还是一样,一点儿时间也不愿意浪费。

  ……

  云州大坝如今已经建成了,那高高垒起来的庞然大物,让人见之震撼。大坝修成,这里修大坝的人,就要往下一处工地去了。

  不过走的都是一些没房子的人,一批人已经在云州买了房,就不愿意动弹,跟好友们道别,自己回去准备重新找事情做。

  倒是不愁事情做,如今又开了不少的厂子,只要他们肯干,就能活。鲁人徐大郎刚买了房,孩子还进了小学,人生正顺遂,看了人谁都笑嘻嘻的。

  刚回到家,就见安置房一楼楼梯口旁,一群人拿着一张报纸在那研究。

  “怎么回事啊?”徐大郎走过去,“出什么事情了,要围在一起看一张报纸?”

  他不识字,看不懂报纸,自然是着急的,只一个劲的往前面凑。

  被他挤到一边的人就没好气的道:“没你的事情,你挤什么啊?”

  徐大郎也不恼,笑着道:“没我的事情,我也想听听。”

  又有人笑道:“你们就读给大郎听听,他不识字哩。”

  一群人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