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六章 历史假说(1 / 2)


桓齮走进大殿的时候,腿肚子是有些发软的。

饶是桓齮久经战阵,此时心中也忍不住一阵阵发颤。

自从被樊於期抓进井陉关的之后,桓齮就知道自己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就凭自己对樊於期做的那些事,樊於期是没有任何理由放过自己的。

自己要想活命,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赵王的王命。

桓齮想得非常清楚,樊於期已经投降了赵国,那就势必要谨遵赵王之命。

而自己作为秦军大将,失手被擒,只要是个智商在线的大王,就不会任由一名降将处置自己,至少也要把自己押回邯郸盘问一番,再行处置。

而自己唯一的机会,也就在与赵王见面的短短瞬间。

只要自己能把握好时机,讨得赵王的欢心,那么樊於期就算是在心里恨死了自己,恐怕也拿自己无可奈何。

因此在来邯郸的一路之上,桓齮早就设想了见到赵王之后的种种可能,并且依照每一种可能,都打好了腹稿。

桓齮自信,凭借自己多年以来在秦军之中的摸爬滚打的经验,就算是无法讨得赵王的欢心,至少也不会把自己交给樊於期,任自己自生自灭。

可是当桓齮真正的走入赵国王宫大殿,亲眼见到这位传说中的赵王的时候,桓齮心中一下子变得飘忽起来,保持了一路的自信心,竟然在这一刻出现了动摇。

“罪将桓齮,拜见大王!”桓齮被反绑着双手,几步走到赵迁的案前,垂首施礼。

赵迁双眼微眯,饶有兴致的看着桓齮,就像是看到了某个绝世美人。

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桓齮与樊於期两个人的身份关系,始终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

史书记载,公元前233年,也就是赵王迁即位的第三年,秦将桓齮奉秦王嬴政之命,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与赵国大将军李牧战于肥下,为李牧所败,十万秦军全军覆没,桓齮畏罪潜逃。

从此,这位曾经在秦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桓齮将军,就在历史上消失匿迹了,后人无法在任何一部史书上找到桓齮的结局。

但是与此同时,另一个人却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那就是樊於期。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这是樊於期的名字,第一次在史书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