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十五章:众正盈朝(2 / 2)

当然,此时的卢象升仅仅是大名府知府,比耿如杞的官儿小多了。

耿如纪不知兵却主动带兵勤王,真是自寻烦恼、自己作死。

巡抚标兵营在部队溃散之时没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耿如纪的统兵才能可见一斑。

皇帝缉捕耿如纪和山西总兵张鸿功下狱论罪其实不是太冤枉。

朝廷因为无粮可给,那些文官耍小聪明,把五千山西勤王兵马调来调去,几乎把北京周围转了一遍。

那是大明朝的明文规定,客兵到达目的地的第二天才应该由当地给粮。

因此那些官员就不让五千山西兵在京城外停留满一日。

将士们没饭吃,饿着肚子还不断调防走冤枉路,必然怨声载道,只是不知道此时的耿如纪和张鸿功在干什么?

他们完全是有时间解决问题的,毕竟他们手里有五千战斗力还算过得去的山西边军。

明末,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少得可怜!

骑兵,关宁铁骑当属第一,步兵,秦良玉领导的四川石柱白杆兵数一数二,恐怕只有卢象升训练的天雄军能够比得上。

内地营兵、卫所军的战斗力仅仅能欺负流民而已。

但是边军截然不同,山西边军经常跟鞑子开战,战斗力仅次于关宁军。

五千山西边军溃散,将要有多少人马落草为寇,有多少人马成为流寇?

本就虚弱的大明简直是雪上加霜!

耿如杞罪莫大焉。

唉!史实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可考!

反正末世的大明那是千奇百怪般作死,否则怎么可能让野蛮、愚昧,简直是一无是处的满清得了江山。

耿如杞和张鸿功下狱一年多,最后在崇祯四年秋决。

他俩冤枉吗?

他们是好心办坏事,有一点点而已!

从破坏性分析,也可以说不冤枉。

他们确实是被京城的官员坑了,但是如果他们有能力,善于解决问题,五千人马不至于断粮一两天就溃散了。

那么多人“马”,办法总比困难多。

恐怕耿如杞或者张鸿功当时都没有随军,否则下令卖马买粮食,或者直接杀马吃肉,肯定能熬过最危险的时刻。

毕竟京畿之地的城池没有全部沦陷,耿如杞是文官,他不要求放兵马入城,仅仅求某个据城死守的知县、知府给些粮食,承诺用马匹交换。

官大一级压死人,耿如杞是太仆寺卿、右佥都御史这样的高官,比知县、知府的官儿大多了,这种事情绝无可能办不到。

卢象升的能力就截然不同,天雄军断粮三天,卢象升跟士卒同甘共苦,军队不但没有溃散,还打了打胜仗得到缴获度过粮食危机。

然有些史料的看法让人贻笑大方。

居然说是阉党余孽故意刁难、陷害耿如杞。

崇祯一上台就搞掉魏忠贤,清算阉党,还扩大化,牵连了众多官宦。

史书记载崇祯初年“众正盈朝”,怎么还有阉党能够给耿如杞这种封疆大吏下套?

况且耿如杞也是“众正盈朝”中的“一正”,哪能那么容易被谁下套?

恐怕是五千勤王军溃散之时,耿如杞这位大老爷根本不在军中。

也或许“众正盈朝”大多数是一帮空谈误国之辈。

他们没本事解决问题,却有本事玩文字游戏,利用法律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