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四章:乐极生悲(2 / 2)


耿大、耿七对视一眼都笑了,都不搭腔。

两千几百人一千多牛马,几大百辆满载物资、粮食的大车,稀稀拉拉绵延几里地,仅仅是一二百建奴管理,人手严重不足。

喀木格做不到派出哨马打探方圆几里内,干脆不派遣,仅仅是带着二十几个披甲人走最前面。

他们的后面隔十几步就有两三个披甲人或者余丁、汉奸旗丁挥舞鞭子、刀背抽打走慢了的汉民。

身上有伤的绰克托带着十几个披甲人在队伍中间,队尾有一个资深老马甲率领七八个披甲人外加余丁和抬了旗的汉人旗丁十几个。

后金军如此大意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出了边墙,理论上已经来到了盟友喀喇沁的地盘。

隶属于喀喇沁几十个部落中的绝大多数人马,也跟随着后金军在关内烧杀抢掠,不可能有哪个部落得了失心疯,来打大金国的运输队。

所以喀木格、绰克托等等后金军的防范重点不是路上的未知,而是队伍里的汉人青壮年。

他们清楚,这些汉人刚刚被抓来时都不老实,总是想反抗、想逃跑。

但是威逼他们做几年奴才后,这些人就老实了,会乖得如同摇尾乞怜的狗。

后金抢到手广袤的地盘,却因为没多少人耕种,抛荒的田亩达到上千万亩。

而辽东一直在闹粮荒,天启年间粮食最贵时,一石麦子要银十两。

幸好没多久,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不是汉奸胜过汉奸的袁崇焕上台,建奴的粮食危机才出现了转机。

汉人擅长耕种,因此建奴不遗余力掳掠汉人带回辽东。

自从出了边墙后,除非实在走不动的汉人,喀木格、绰克托等等已经基本上不肯下手杀。

汉人奴隶也就是他们口中的“阿哈”越多,代表着秋后生产的粮食越多。

况且走了一个多月,已经消耗掉不少粮食,算得上已经付出了成本,继续滥杀忒不划算。

后金军的这支队伍越走负重越轻,预计走到辽东,携带的粮食和饲料应该不会有太多结余。

用不着担心多出许多刚刚裹挟来辽东的阿哈会加重粮食危机。

建奴抢了太多真金白银,早以跟卖国晋商订购了大量粮食,开了春第一批粮食就能送达。

抢大明的财富,大明的人口,消耗大明的粮食,这就是建奴越打越强的原因之一。

……

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黄毅不管这一套。

这就是一群归家的强盗而已,算不上归师。

况且黄毅从小学习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学习的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喀木格和绰克托上路以来无惊无险,明军根本不敢接近。

出了大安口后,心情更加放松,他俩已经在憧憬回家后,妻儿老小见到那些金银财宝和粮食、牲口、阿哈该乐成啥样儿。

殊不知他们已经被三十九双眼睛盯上了,下一刻他们就要乐极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