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一百五十三章:热血沸腾(2 / 2)

但是封疆大吏赴任不可能轻车简从快马加鞭。

东山再起的耿如杞离开京师后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才来到宣府。

宣大总督标兵营没组建,仅仅是游击将军耿章华率领二百人护卫。

耿章华虽然想着尽快见到黄毅,但是职责所在,一路上必须拿出巨大的耐心应付那些迎来送往的文官武将。

所以一直到冰雪开始消融之时,耿章华才得以赶来张家口。

此时的他手底下已经有了两千人马,其中六百是骑兵,三百是正经八百的铁甲骑兵。

一千四百是步兵,但是这些步兵不一样,全部是火器部队,有一千人使用鲁密铳。

剩下的四百人都是炮兵,拥有虎蹲炮二十门、弗朗机小炮十五门、千斤弗朗机炮五门。

这些人马当然是从宣府、大同、太原等地驻扎的边军中抽调的精锐。

因为耿如杞想通了,为了打造出一支能够跟鞑子、建奴恶战的军队,简直是不遗余力。

领兵的主将是自己的儿子,他当然放心,当然竭尽所能。

耿章华当上了将军,耿大、耿七、杨士虎、柳传宗最开心,他们全部当官了,人人都是指挥一百人的哨官,相当于是百总。

他们的署级都是卫所军试千户,都是从五品武职。

明朝末年,一个正三品游击属于最末流的将军。

将校、将校,游击将军以下,等同于品级低于正三品的武官,都应该算校官,正三品以上、游击将军开始,才是步入将军的门槛。

按理说如此官位,绝大多数文官武将必然不买账。

然耿章华身份特殊,他不仅仅是简在帝心的红人,是皇帝树立的仕子典范,还是封疆大吏宣大总督的嫡子。

因此他再次来到张家口时,全城的文官武将都来迎接。

时位之移人也,纵然耿章华千万个不愿意,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应付张家口的官僚、商贾,连续参加了三天宴席。

第四天,才得空来到城外李家商号跟刚刚赶来的黄毅相见。

耿章华来张家口之日就派遣耿七联络李维达,约下了跟黄毅见面的日期。

因为他奉耿如杞之命,尽可能劝黄毅入关就职,并且表态,再有战功,必然提拔他当上游击将军,独领一支游兵营。

如果黄毅不肯入关耿如杞也有所考虑,那就是在张家口外给黄毅的人马安排一个驻地。

张家口原本就是一个军事堡垒被本地人称为“下堡”,万历四十一年,在边墙上修筑了专门进行马市的城堡,称为来远堡。

来远堡被当地人称为“上堡”,“下堡”向“上堡”不断扩展,使张家口城池越来越大成为诸多商埠的集散地。

到了天启年、崇祯年,辽事出了大事,边事屡屡出问题。

为了防备张家口被奸细混入玩里应外合,所以这段时间把边贸互市场所设在离长城十里左右的地方。

这样做了,虽然使得张家口的坐商必须早出晚归觉得不方便,但是提高了城池的安全度。

由于张家口的文官武将不作为,互市场所简陋属于临时建筑,根本不是如万历年开始互市时特意修筑一个周长二里有余,城墙高三丈五尺以条石为基础的城堡。

互市场所犹如一个农村集市,旁边有一个临时兵营,有一百人马常驻,任务是维持市场治安,为收税的官吏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