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零五章:哪有革命不流血(2 / 2)

谷噘

对一贫如洗的家庭网开一面,不仅仅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牛羊、家当和蒙古包,还可以救济他们一些食物。

做这些当然是为了即将发生的战斗而准备。

跟色楞部再一次大战对于黄毅来说无所谓,也无关紧要,打赢了锦上添花,打不成无伤大雅。

打输了?不可能。

以黄毅现有的兵马,足够打败斋萨尔穆和色楞等等组成的联军。

黄毅是想着多抓俘虏,把无产阶级骑士改造成为自己的战士,当然要善待骑士们的亲人。

而且区分色楞部的骑士相对容易,看到穿戴铁甲的、衣着鲜明的直接下狠手,往死里干。

衣着破烂, 脸色蜡黄的, 尽可能抓俘虏。

人是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

黄毅拥有的是后世天命之年的经验和智慧, 掌握了很多有用知识。

来到明末的大草原上一年多了,刚开始时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有所转变。

因为他发现汉人统称的蒙古人互相之间根本没有他们是一个共同民族的观念,他们只认自己的部落,认自己部落隶属于的大部落。

仅仅是“认”,忠诚谈不上,背叛经常发生。

为了自己的部落能够生存下去,下手去抢劫隶属于同一个大部落的小部落毫无负罪感。

但是不管来自哪个部落,所有的蒙古人都崇拜强者、敬畏强者。

黄毅麾下的蒙古人越来越多,原始族群差不多囊括了漠南蒙古所有的部落。

现如今这些蒙古人相当于在喀喇沁蒙古、察哈尔蒙古、土默特蒙古、科尔沁蒙古等等大部落之外组建了一个新的大部落——根据地蒙古。

跟随黄毅作战的蒙古籍骑士由几十到几百,再到如今的一两千三四千。

至今为止没发现一个投降叛变的,也没有发现谁公然抗法,无论是忠诚度和执行力都不比汉族战士差。

这虽然跟黄毅一直在打胜仗,给他们温饱,掌握他们一家老小的生杀大权有关联。

但也能说明这些蒙古人愿意接受黄毅的管理,肯为了黄毅去战斗。

所以黄毅想通了,只要自己没有心结,不把麾下的战士刻意以蒙古族、汉族划界限。

采取公平、公开、公正、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不搞民族歧视,恩威并施的政策。

麾下蒙古籍骑兵肯定能够做到如满桂、黑云龙忠于大明皇帝那般,忠于自己。

这是不是个人崇拜?

没办法,领头人跟封建王朝的皇帝没有本质的区别,就理所当然代表民族、代表国家、代表人民。

大明朝的将士们忠于崇祯皇帝就是忠于大明朝、忠于国家和民族,也就约等于忠于大多数人民。

强调一下,流寇不能算人民,都是暴民,应该以反贼论处,人数太多不能全部杀头,也应该监督他们劳动改造。

蠢蠢的崇祯皇帝就是脑子进水了,说出“流寇亦是朕之赤子,当抚之!”这种屁话。

导致多次丧失宰了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大好机会。

最后崇祯皇帝被自己的“赤子”逼死在煤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