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三十章:好勇逞强(2 / 2)

见一万三千宣大军严阵以待,数千铁骑军容严整,大有一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架势,他顿时就不横了。

打未必打不过,可是能打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咱是为了弄些粮食不是来拼命的。

接下来当然是友好协商,想要多给市赏门儿都没有,只能按照旧例,这还得拿出几千匹好马让耿章华的铁甲家丁挑选。

耿章华当然越来越硬气,因为经过一通暗箱操作,宣大总督下辖的文官武将基本上服了气。

识时务者为俊杰,跟总督大人关系好的接二连三被提拔,剩下的当然不敢头铁。

得到提拔的心里都有数,哪敢不听话,因为他们其实都是犯罪分子,都参与了买官鬻爵。

都是花了朝廷人头赏额几倍的价格混到了莫名其妙的军功。

这种军功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是主持核功上报朝廷请奏封赏的就是宣大总督本人,他只认首级不问来龙去脉。

言官御史也只能捏着鼻子认,谁让朝廷论功行赏的制度就是以斩首数为准绳?

检举揭发军功中的猫腻不能闻风奏事,一般情况下都是发现首级不是真奴或者真鞑子,有些甚至于是用女人的头颅冒充。

明朝能够识别人头的高手太多,言官御史都悄悄的派遣心腹之人查验过宣大总督为麾下请功的首级。

最后的结论一个个都是青壮年真奴、真鞑子,一百几十个真奴都有镶蓝旗腰牌。

铁的事实摆在眼前,足以证明斩获丰厚!

可是谁都说不清怎么就能斩获这么多?没听说过哪儿打了如此规模的打仗啊!

说不清怎么办?

问问呗!

然宣大总督却是以军事秘密不能公之于众为由拒绝回答。

后来有些风言风语在传,为虎作伥的喀喇沁鞑子被宣大联军打掉了很多部落,增援的建奴也损失惨重。

得,人家不是杀良冒功,至于是把功劳让给谁升官发财,言官御史还就真不太好管。

算了,这事儿到此为止吧!

耿章华变了,完全变成了要钱不要虚名,这一次居然是一级没留,通通卖光。

现如今已经到手了四十多万两银子,再也不缺钱粮安置家丁。

他当然不能独吞,委托李维达大量购买粮食、布匹、硝石、硫磺等等往根据地送。

耿如杞的开销也很大,做儿子的当然要孝敬,给了足十万两银子。

这一任的宣大总督手中宽裕,事儿当然干得漂亮。

不仅仅无惧林丹汗的挑衅还收服了一个有上万人口四千控弦人的大部落。

耿如杞有政绩,又给朝廷里的大员送了远高于常例的冰敬,所以为他说话的官员很多。

原本有风声,朝廷想调耿如杞进京实授兵部侍郎。

耿如杞有兵部侍郎这个官职在身,他还是右都御史呢,只不过都是拿待遇不管事儿的虚职。

但是耿如杞强调宣大不稳,需要时间整军、安民,不应该频繁换总督。

最后的结果是崇祯皇帝给了留任的耿如杞加了兵部尚书虚衔、升一级散阶、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的恩赏,还赏了一些锦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