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五十六章:大轿车(2 / 2)

一辆轿车不算马匹,重量四百斤左右,黄毅的定价比较高,马车的重量除以二约等于银子的重量。

一辆轿车的零售价两千五百两银子不二价,童叟无欺。

卖得贵吗?

其实不是很贵,都是大工匠手工精制,采用了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的新发明一百几十项。

比如说弹簧减震器,杜仲胶实心轮胎,钢铁滚珠轴承,钢铁转向轴、玻璃天窗、可上下摇动关闭开启的车窗,白铜散热片等等。

不算研发成本,仅仅算材料和人工成本,在没有形成量产的情况下,生产一辆大轿车需要三百两银子的本钱。

嘿嘿!要发展工业,不生产轿车这种大家伙怎么行?

没有高额的利润支撑,怎么可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耿月如和耿月灵对大轿车充满信心,因为这段时间她俩经常试车,觉得坐大轿车出行比坐轿子舒服多了。

回娘家给爹娘送上一辆大轿车当然倍儿有面子。

黄毅一直提倡节俭,回娘家的姐妹俩轻车简从,除了各自的贴身丫鬟、婆子外,仅仅是两个小旗女子骑兵护卫。

她俩带去了四辆大轿车,根据地也仅仅生产出了八辆而已。

四辆是样车,一辆送给老丈人,一辆由耿月如姐妹俩使用,其余的两辆是商品。

耿如杞收到女儿的礼物后满心欢喜,当天就乘坐大轿车去保安州巡查。

回来后耿如杞连夸两个闺女孝顺,说大轿车比八抬大轿舒服一百倍,速度比骑马慢不了多少。

如果封疆大吏都使用这样的交通工具,办事效率定然倍增。

他认为根据地以后造这样的大轿车出售,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总督大人不是嘴上说销路不成问题,而是拿出了实际行动,闺女带来售卖的两辆大轿车他买下一辆送给了新官上任的守备太监。

这几天耿如杞有些烦闷,他出狱后高升宣大总督,此时正是崇祯皇帝裁撤外放的监军、镇守太监。

所以这一两年耿如杞在宣大基本上做到了一言九鼎。

然今年秋天,崇祯皇帝一改初衷,任命大太监唐文征提督京营戎政,派遣太监王应朝等人监视山海关、宁远,又派王坤到宣府,刘文忠到大同,刘允中到山西,监视军马。

崇祯欣赏大太监张彝宪,令他探索考核户部、工部出入官员,并为他建了官署,名叫“户工总理”,权力同于外面的都督和京师的团营提督。……

一时间因为魏忠贤倒台而失势的阉人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年轻的皇帝觉得文官武将混账,必须派太监们监督。

然太监们又有多少不混账?

所以地方又多了一个肆无忌惮敲骨吸髓的太监团体。

文官武将得捞更多银子以便于疏通监管他们的太监。

明朝的太监群体跟文官武将群体其实差不离,一样的是人少畜牲多。

明朝的灭亡其实是这些当权者共同败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