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五十八章:大战再起(2 / 2)

自从崇祯皇帝当政,巡抚、总督之类的封疆大吏跟韩国总统差不多,变成了高危职业。

崇祯四年七月,坚持招抚流寇的三边总督杨鹤被缇骑逮拿下了诏狱。

洪承畴终于崭露头角,成为了大明的封疆大吏,将要斩杀成千上万流寇、流民成就“洪剃头”的恶名。

就是因为陕西有了“洪剃头”,所以陕西的流寇吓破了胆,不管不顾四散逃窜。

以“点灯子”、“扫地王”、“邢红狼”、“油里滑”、“白九儿”等等为首的流寇进入山西吕梁一带。

此时的大明阶级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很多老百姓穷苦得没了活路。

这群原被打得上天入地的流寇祸害到了新的地方,人数反而然滚雪球般暴增。

杀入吕梁境内的州县之时号称人马十万。

辽东、陕西糜烂,山西局势紧张,黄毅的地盘喜迎秋收人心安定。

黄毅知道身逢末世、乱世,必须自强不息,当然不会享受这难得的安定。

秋粮入库后进行了两次全民大演习。

演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军民都知道遭遇敌军攻击之时应该怎么撤退。

要做到不让来犯之敌抢到一粒粮食、抓到一个老百姓。

跟大明政令不出县城截然不同,根据地的每家每户都知道应该服从哪一个镇抚官管理,归属于哪个保长、甲长领导。

夜校不仅仅教识字、算术,还能够宣传蛊惑统一思想,让所有的军民都有危机感。

识字的群众多了,管理也容易许多,演习中没有发现漫无目的到处乱跑的,每家每户都知道该跟着谁走,去哪儿、干什么。

料敌于先很重要,因为根据地势力范围比较大,虎啸川、毕大喜等等率领的骑兵巡逻队由两天返回发展到八九天、十几天才能返回。

最远方向的巡逻队往东一直巡逻到离兴和城五百多里的外围基层部落。

所有的骑兵都参与巡逻,采取轮换的方式,一队基本上是一個百总,携带三支八倍距的单筒望远镜。

人马多,地形熟,看得远,再有基层部落协助,执行任务的巡逻队基本上不会空手而归,总能发现围捕一些零散牧民。

秋收过后的根据地依旧没有闲人,生产、练兵如火如荼。

因为按时给军人发军饷,给工人发工资,给农民兑现卖粮食的银子。

所以来到根据地超过半年的家庭都有了一些积蓄。

老百姓手里有了银子,兴和城的商业繁荣指日可待。

然因为投资太大,生产的工业品没能打开销路,赚到的银子远远不够生产军用的燧发枪、团炮所需。

所以根据地的钢铁厂、火枪火炮厂、水泥厂其实都在投入阶段,没有产生利润。

备战备荒何其重要,黄毅当然不能卖出已经入库的二三十万石粮食,将要面临无钱可用的困境。

兴和城南城门楼子二楼,张氏、汪柏山、齐大山、叶惠玲、左芳莲、刘士富、蓝进魁、齐小山等等几十个民事官在开会议事。

与会人员都对根据地的未来充满信心。

然汪柏山、张氏、叶惠玲、左芳莲几个管理根据地财政的心腹都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