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百八十五章:人口暴增(2 / 2)

耿月如和耿月灵两姐妹是在二月初回到兴和城,她们奔波了足半年,成效显着,已经卖出二十五辆“大轿车”,获利四万多两白银。

由于“大轿车”有技术含量,在没有全钢轴承,没有合格钢材、大块透明玻璃等等原材料的情况下无法彷制。

再加上每一辆都是大工匠带着徒弟精工细作,所以是独家产品独家买卖。

耿月如和耿月灵一上来就走奢饰品路线,“大轿车”在京师的售价两千五百两银子一辆童叟无欺,不还价、不打折。

大轿车制造厂的大工匠都是高薪,已经有三个高级技术工的月钱达到了九两银子,一般徒工也能够挣二两银子一个月。

大轿车的选材很严格,木材、钢材、铜材、玻璃都是挑选最好的。

即便如此,算足了成本,一辆大轿车的成本也只不过四百两银子。

预计今年“大轿车”在京师的销量能够过百,获取的利润不低于二十万两白银,能够大大缓解人口暴增带来的经济压力。

只要熬到秋收,“土化肥”和高产农作物番薯、马铃薯、玉米的威力就能体现,估计完全能够做得到耕一余一。

只要有足够的余粮,黄毅就会不遗余力吸收人口,争取秋后再增加一二十万。

正月十三,宣大监军太监解送四个匪首,二十几个流寇大头目回到京师,当天下午就见到了急脾气的崇祯皇帝。

崇祯是个性情中人,容易被忽悠。

王坤这些天确实是爬冰卧雪,脸上、手上的皴裂和冻疮都是真的。

所以崇祯皇帝被感动了,为发现了一个海刚峰般耿直、清廉、不辞劳苦的太监而高兴。

王坤成为了太监的楷模,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一,还兼顾内书堂教习。

立功的宣大文官武将都有封赏,耿如杞例外!

因为崇祯皇帝有意调耿如杞回京担任兵部尚书,只等宣大总督三年期满。

剿寇军功第一人当然是黄毅,所以参将变副将,品级武职从二品,夫人耿月如得到了诰命。

黄毅不关心个人的品级,最关心兵额。

然参将升副将没有相应的兵额变动,都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所以黄毅只能靠老丈人运作,拿下了张家口守备营的八百兵额。

总兵的直属营头是正兵营,副将的营头是奇兵营,参将是援兵营……

平时互不隶属,战时才是总兵官发号施令。

兴和营属于升级成为奇兵营,依旧是驻防兴和城,没有正兵营共同驻扎。

想来应该是耿如杞特意如此,是计划在他离任之前扶持黄毅当上总兵官。

张家口守备由黄大鹏担任,以后兴和军进关出关更加容易。

仅仅如此还不够,黄毅还准备通过慢慢蚕食的方法,把张家口的四五千守军全部换成训练有素的兴和军。

下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李思恩的人马。

黄毅跟李维达的关系比较紧密,以前是靠李家的生意网络买货、买粮食。

现在完全不同了,李家销售根据地出产的铁器、盐巴、玻璃器皿、香皂等等,获利丰厚。

黄毅要求李维达出面劝李思恩做个只拿饷银不管事儿的都司,李维达毫不犹豫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