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1523篇诗词 ► 16条名句

紫微石舍入挽歌二首

顾我非君比,最为相得欢。

平生游处久,美行始终完。

长夜忍埋玉,秋霜不借兰。

西风湿襟袖,空有涕阑干。

至政王侍郎挽歌二首

习冠献奇策,居然终贾才。

赋成平乐馆,歌奉柏梁杯。

丽藻留昭世,英游隔夜台。

土中埋美玉,谁见不兴哀。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 其二 静坐

一榻仅容膝,身心俱寂然。直缘知乐内,亦不为安禅。

棐几陈编掩,竹窗残局捐。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

光皇祐二年谒告归乡里至治平二年方得再来怆然感怀诗以纪事

十六载重归,顺涂歌式微。青松弊庐在,白首故人稀。

外饰服章改,流光颜貌非。巫咸旧山色,相见尚依依。

又即事二章上呈

雨不成游布路归,逢花值柳倍依依。

朝来赖饮三杯酒,醉卧西斋书掩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二首

黄发今彫丧,苍生欲奈何。

散金缠极乐,曳杖已成歌。

十郡余恩在,三台故吏多。

位崇仍有后,五福更为多。

御筵送李宣徽知真定府

秋风萧瑟引华旌,祖宴高张出斗城。

玉馔芳菲罗百铁,绣衣照耀拥千兵。

骊歌未阕长杨苑,骑吹先临细柳营。

雨露浓恩何以报,沙场不惜树功名。

又和惜春谣

朝来风雨歇,春意漠然收。

去我不辞诀,凭谁能借留。

杓星渐西转,洛水自东流。

曲渚撤华幄,芳园罢彩毬。

雉鸣生麦秀,蚕起野桑柔。

乱絮天涯满,晴阳草际浮。

已嗟心绪减,况复鬓丝稠。

赖听新翻曲,非为负胜游。

又即事二章上呈

觉后追思气味长,欢情愁绪两俱忘。

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沈沈是醉乡。

同次道陪晏琼林

冠盖连翩数里尘,帝家全借上林春。

鹓行不动烟霞秀,龙角正高雷雨新。

喜气晴曛宫树绿,飞花醉堕玉卮频。

蒲萄卢橘应相识,半是当年举酒人。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

物不须多且赏奇,御寒想见结庵时。

江南江北徒虚语,尽信前书是不宜。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

璿玑敷帝命,金节护边兵。

尽付将军制,真为儒者荣。

扶摇言上击,濛汜忽西倾。

罢市人相吊,纷纷满百城。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投

圣俞精为诗,坚重比白玉。

于宝识之希,未必庇众目。

应辰仰高风,跂从自西蜀。

平生示相识,歉歉不自足。

薄游困京师,旅食止脱粟。

得官当入秦,行李示结束。

先求圣俞门,执贽请所欲。

九衢季冬月,风沙正惨黩。

羸马惮远行,毛鬣寒瑟缩。

旅拒不肯前,一步九刺蹙。

饥童袖拥口,手足尽皲瘃。

论时久未出,窃骂怨满腹。

归来面扬扬,气中饫粱肉。

累累数十字,疏淡不满幅。

自谓获至珍,呼儿谨藏蓄。

长安十五驿,重复间川陆。

轩诗怀袖间,倦懑辄披读。

高吟桑野阔,目瞑即投宿。

自可忘羁愁,行瞻灞陵曲。

同子难题和乐亭

春禽哢晴朝,秋虫吟雨夕。

风和振兰芳,露寒滋菊色。

万物苟得所,随时各有适。

矧伊人最灵,胡为长戚戚。

圣人垂大训,灿烂著方册。

至乐和无声,大礼简无迹。

心专守中庸,身不蹈邪僻。

造次常在前,须臾不离侧。

穷爱虽百变,何往不自得。

兹亭聊寓名,和乐在胸臆。

同君倚过圣俞

王畿一古枢,簿领日填积。

自非奉朝请,九衢未尝识。

今北到东城,胥靡暂逃役。

近指圣俞居,安能不往觌。

一室静萧然,昏碑帖古壁。

叩阶读新诗,迷闇得指括。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半夕。

呼马小归涂,灯火已历历。

又知几何时,更有重来迹。

页次:(85/102)
<< < 84 85 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