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290篇诗词
►
3条名句
小重山 其一
春殿香销锁碧空。夜凉宫漏悄、咽铜龙。银河泻地水漴漴。
妆初洗,残粉腻沟红。
双凤宿梧桐。小桃金井上、露华浓。长门枉自闭重重。
珠闼迥,时拂玉阶虫。
一剪梅 其一 剪半
光宅坊前十字街。桃子花开。杏子花开。钿头栎子有人猜。
恐是铜钗。不是金钗。
一剪梅 其二 剪半
缚竹纤纤似女腰。欲上溪桥。怕上溪桥。黑云遮住北山坳。
昨日风潮。今日风潮。
朝中措 平山堂续词
青山犹在画栏空。人去夕阳中。不道十年重到,还披此地清风。
蜀冈无恙,堂成命酒,一听歌钟。未审后来太守,是谁能继山翁。
临江仙 其三 送董琴庵司马之任汾州
红旆远迎汾上路,楼船还赋秋风。儿童骑就竹龙葱。
塞烟含柳碧,关雨坠枫红。
汉相江都三策贵,勿需司马军容。琴台撤幕敞芙蓉。
高山千万叠,流水两三重。
秦淮老人
秦淮高阁拟临春,中有仙翁鬓似银。话到陪京行乐处,尚疑身是太平人。
奉召赴都经泰岳遥望有作 其一
朝日泛旸谷,孤光动天门。鸿濛启青苍,仰见乔岳尊。
郁若灏气接,下与浮云骞。群峰争嵯峨,拱列同星垣。
我欲凌绝巘,俯视周大寰。奋迅鲜羽翼,屼峍难攀援。
从来圣神出,升陟柴以燔。五王觐国后,三观窥河源。
今适遘王会,将策明堂文。下诏召博士,因之及公孙。
自笑圭筚士,敢为封禅言。神功发眺听,博议开浑元。
但当入林丘,挥手长松间。
送李检讨予养还山 其三
太华有佳气,乃在龙门山。千载启石室,一若通武关。
盘冈与绣岭,隐者藏其间。况复踵灵异,于此产马班。
当今居史宬,畴职笔与删。翳众多匠手,而予犹汗颜。
维彼粲门子,高踞兰台端。慷慨忽弃置,踯躅谁跻攀。
柱下去一宿,撰事留五难。有论责韩愈,无书报任安。
新秋坐林薄,仰看飞云还。窗通紫微远,户傍太乙寒。
日月过櫩隙,晨夕躬庭餐。视此三寸扰,何如一日闲。
予有湖上业,滟潋通周官。思以割一曲,未敢徼圣欢。
横门出祖道,藉藉皆来观。缅彼前史贤,相顾增长叹。
南歌子 其五
高屧宜墙窄,长裙爱裥多。风起动江波。隔江风更急,奈裙何。
醉公子 其二
杏园初试酒。挟弹遮杨柳。醉里困金吾。教姬倒玉壶。
绶丝如鹝子。翠帢团团刺。花片缀衣巾。衣花看转新。
菩萨蛮 其三
宜城二月莺啼早。罗敷十五双鬟小。锦带约桑钩。使君南陌头。
连钱嘶日暮。共返宜城渡。莫是看罗敷。罗敷自有夫。
木兰花令
晓莺娓娓流妆阁。日上烛吹红绣幕。束将方带玉芙蕖,裹就半韝银芍药。
寻花露冷胭脂薄。花底暗翻钗子落。谁开鸳锦抱轻云,误使丁娘枕前索。
更漏子 其一
枣屏深,桦烛冷。复壁照人双影。鱼坠管,兽衔环。一床衾枕单。
更漏咽。楼头月。偏射小窗明蛤。红幕掩,鹊桥低。银河又向西。
喜迁莺 其一
榆叶里,楝花前。烧尽白矾烟。娇龙自走不须鞭。最喜是莺迁。
歌羽歌,舞羽舞。人在掌中飞去。雾丝裙子本蹁跹。
何处更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