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32篇诗词
哭揭秘监三十四韵
试续儒林传,之人迹已陈。归魂钟阜夜,复魄董溪春。
忆昔初观国,乘时早致身。家声汉司马,冑教古成均。
学术诸生识,才华六馆亲。南宫燃烛夕,北省听銮晨。
秘阁诗书旧,容台礼乐新。讨论抽邃典,制作迈常伦。
信是闺中彦,端为席上珍。春官方载笔,东郭已埋轮。
雕鹗期高奋,骅骝且远巡。薇垣莲幕客,乌府绣衣人。
岂独司喉舌,犹应领缙绅。青冥来健翮,沧海起修鳞。
王气幽州歇,妖氛国步屯。依刘西适洛,恋阙北过秦。
贾傅俄悲鵩,宣尼竟泣麟。风尘辞组日,江汉负羁臣。
殷士皆登用,黄公独隐沦。《黍离》兴叹切,《麦秀》入歌频!
牢落征涂上,飘零甬水滨。时艰怜子孝,岁俭感妻仁。
我羡陶元亮,人誇贺季真。如何遽凋谢,况乃久邅迍。
已矣成长往,哀哉付劫尘。黔娄衾不足,原宪数方贫。
笔冢名空在,文场事已泯。行囊犹简牍,旅冢但荆榛。
听雨尝连榻,吟风更接茵。玉山涵远润,金井漱馀津。
白首论交地,黄泉诀别辰。分财悲鲍叔,投辖失陈遵。
北海谁求隐,东都罢对宾。向来知己泪,沾洒满衣巾。
甲辰元日对雪联句
三冬不作雪,元日乃飞花。殆似呈丰兆,还如献岁华。
晓梅同璀璨,冻蝶斗交加。叠径如拖练,旋空若搅车。
随风疏复密,杂霰整还斜。葩借云为叶,光疑月在沙。
迷汀难辨鹭,著柳易分鸦。咏絮应输韫,吟车欲过叉。
寒将椒酒敌,莹比塞酥嘉。刻画天呈巧,铺张地掩瑕。
早朝光映笏,暝猎势漫罝。后腊宁非瑞,先春益自誇。
拂林微见蕊,缀草浅窥芽。煖促庭猊化,阳催瓦雀呀。
土融偏润麦,水活最便茶。不雨檐常滴,当阴砌或遮。
诗成灯屡剪,坐久鼓频挝。路滑妨回骑,城严畏奏笳。
岁寒同在旅,春至倍思家。此日堪乘兴,归舟向若耶。
答李宁之
涸鳞思赴海,倦翮念归山。
如何远游客,岁久不知还。
世涂方扰扰,豺虎尚为患。
久嫌军务劳,翻羡为客闲。
夜雨滴愁梦,晨风飒颓年。
丈夫虽耿介,亦或多苦颜。
而我承结邻,独喜相追攀。
未坚金石交,已枉瑶华篇。
时时感嘉贶,相视两凄酸。
岂不欲为答,情深谅难宣。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秋至愍衰草,衰草遍平陆。
方晨露染黄,入夜风销绿。
别叶有归声,故蕊无留馥。
劲茎坐自摧,寒丛竦如束。
彼物既如斯,我年宁不促。
已失早生荣,敢冀晚凋福。
何当即去兹,纵浪从所欲。¤
舟发严陵承以愚天锡诸公追饯
祇役旋故都,舣舟析亲知。临岐辱饮饯,举觞念暌离。
踯躅东城闉,徘徊江水湄。颓阳无停照,别晷有成期。
屏迹堪养疴,乐道可忘饥。持此特久息,岂伊聊暂违。
愿君崇令德,蜚声慰暮迟。
双剑篇
君不见干将冶铁铁不流,镆邪遇之剪指投。赫然鍊成双宝剑,遂匿其阳以阴献。
雌雄离隔经几年,一朝飞堕君侯前。乃知神物不虚授,必待英豪始联偶。
从今永近君侯身,玉头珠口相鲜新。韬里束来白鹇尾,匣中藏却绿龟鳞。
遭时未息干戈事,且为君侯充武备。黑犀中断未为奇,白蛇夜斩方称利。
五山精,六金英。也曾埋没豫章城,时时紫气斗间明。
占者已知吾国兴,君侯佩之可千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