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从本师西来离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继法于硕堂禅师,系憨山大师徒孙。与陶环、何绛等南明抗清志士为生死之交。与屈大均、梁佩兰唱酬,粤中士人多从教游。先后主持澳门普济寺、肇庆庆云寺、广州大通寺,终于大通。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 1470篇诗词 ► 12条名句

华亭渡

古渡三更月,芦花两岸秋。生平羡鱼意,分付水东流。

马山杂咏三十韵 其二十九

贯珠叠翠作妆奁,归去金堂未免嫌。香阁但知誇粉黛,藁砧相见笑须髯。

朦胧好梦愁欹枕,寂寞寒灯懒下帘。何似阿姨贫不字,长斋甘老破茅檐。

游阳春作 其四

高秋别中宿,二月下阳春。未尽登临兴,终为寂莫人。

虚名难隐世,文字苦随身。独立千峰外,长歌怀道真。

丹霞十二绝 其五 片鳞岩

千松千竹倚千岩,一石一泉成一庵。尽道乘龙人去后,片鳞留影在山南。

圆虚岩

古洞云深昼不开,老僧相见却相猜。山门一径纤如发,借问游人何处来。

登海螺岩谒澹归禅师塔

孤峰巨石如巨屋,雨脚云头互翻覆。海螺脱壳还太虚,五丁凿破混沌腹。

何人窣堵居中间,澹公白骨归空山。天荒地老陵谷变,一道灵光长自閒。

忆昔崧台侍欢宴,耳边闻有金台谏。手持白简批龙鳞,相公击出文华殿。

殿前贵人侧目看,大臣小臣心胆寒。直道难容柳下惠,赤心剖出生比干。

一朝弓剑随龙去,天子蒙尘臣谪戍。舍身许作寺家奴,孔孟伊周留不住。

雷峰老人双眼明,杀人活人不转睛。浩气销磨客气死,长老峰头笑一声。

笑声落在黄金地,山魈木客争回避。十方龙象一齐来,百万人天纷布施。

山前山后天雨花,苍松翠柏浑一家。老人入山鼓掌笑,此地不愧名丹霞。

顽石点头不解语,澹公领话频频举。感激雄州陆大夫,两人合作一枝柱。

宾中有主主中宾,卸担何曾见一人。平湖路上翻跟斗,螺峰归去密藏身。

藏身何处无踪迹,寻师记得三生石。绝顶浮图舍利辉,帝珠交映千山色。

澹公澹公将无同,相随去也空合空。石龛紧闭未岑寂,隔江更有天然翁。

送岑金纪游珠崖五首 其三

江海未云远,山川宁阻长。遥情寄溟渤,高咏别沧浪。

榻下青毡地,兰生古桂旁。悠悠浮海意,千里忆同堂。

丁丑夏客墺门岛普济禅院赠剑平师

避暑真宜地轴偏,领将生计在林泉。弟兄聚会惟今日,松竹阴森异昔年。

坐老青山添白发,吸乾沧海种红莲。洛伽此去无多路,门外何须问钓船。

借庵即事 其四

藩篱原不有,草木自成围。坚癖牢难破,閒心静入微。

鼠依贫屋瘦,犬傍懒人肥。近得轻身法,无营但忍饥。

送高邑佐伴贡入京用来韵十首 其三

登舟风便抱琴眠,梦逐飞凫上九天。此去莫愁天路远,清风先到圣人前。

扶桑花

日出枝头啼画眉,日高亭午转丹葵。东窗剩有扶桑在,南陆多凭若木推。

色比蕣英纷苒苒,花兼榴火总累累。静中悟得循还理,独抱阳戈不用挥。

十放诗 其七 放牛

三农胥有役,一隙即閒身。以此均劳逸,安能长苦辛。

溪山随所适,水草自相亲。白石歌残后,应无扣角人。

石马

隔江石马嘶,居人事鼓鼙。华山休汗血,秋草没霜蹄。

送李陈二子赴中宿 其一

南国芳菲共一丛,夭桃秾李挹清风。河阳欲问栽花地,乔樾当门是狄公。

送人北上

高车辞矮屋,白马饰金羁。风假鹏方便,天随人指挥。

故山老薇蕨,上苑醉芳菲。翻笑灌园叟,傲然甘息机。

页次:(24/98)
<< < 23 24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