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792篇诗词 ► 95条名句

观黄介夫寺丞所收丘潜画牛

丘画吴牛希戴嵩,吴牛角偃弯如弓。

老牯望{左牛右孛}犊望母,母下平坡离牧童。

牧童吹笛坡头坐,古树萧骚叶战风。

黄君买画都城中,不惜满贯穿青铜。

卖从谁家不肖子,传自几世贤卿翁。

今时贵人所尚同,竞借观玩题纸穷。

纸穷磊落见墨妙,东府西枢三四公。

应识古人丹青迹,又辨古人於物通。

一毛一尾不取次,岂以後代为盲聋。

愿推此意佐国论,况乃圣德同尧聪。

次韵永叔二月雪

春雪损萌芽,未必摧杞菊。

我心无爱憎,随分乐自足。

桃李红间白,岂不悦我目。

杞菊嫩且甘,岂不饱我腹。

看花食蔬仍举杯,趁取衰迟鬓犹绿。

送杨申职方通判信州

从来饶信吏,爱宝袭侈越。

莫买冰玉盘,苍山斲明月。

明月有时生,穷岩有时竭。

君常抱清节,历职老无阙。

与我年齿同,独未变华发。

又为江外行,画舸羡明发。

贷米于如晦

举家鸣鹅雁,突冷无晨炊。大贫丐小贫,安能不相嗤。

幸存颜氏帖,况有陶公诗。乞米与乞食,皆是前人为。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

昔在洛阳时,共游铜驼陌。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深堂锁尘埃,空壁斗蜥蜴。楸阴布苔绿,野蔓缠石碧。

池鱼有偷钓,林鸟有巧射。园隶见我来,朱门暂开辟。

园妇见我还,便扫车马迹。何以扫马迹,实亦畏他客。

我辈唯适情,一叶未尝摘。他人或所至,生果不得惜。

又忆游嵩山,胜趣无不索。各具一壶酒,各蜡一双屐。

登危相扶牵,遇平相笑噱。石捣云衣轻,岩裂天窗窄。

上饮醒心泉,高巅溜寒液。下看峰半雨,广甸飞甘泽。

夜宿岳顶寺,明月入户白。分吟露气冷,猛酌面易赤。

明朝循归途,两胫痛若刺。日旰就马乘,香草路迫阨。

却望峻极居,已与天外隔。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帻。

碑观巡幸僧,指古定空壁。誓将新咏章,灯前互诋擿。

杨生护己短,一字不肯易。明年移河阳,簿书日堆积。

忽得谢公书,大夸游览剧。自嵩历石堂,藓花题洞额。

其文曰神清,固非人笔画。乃知二公贵,逆告意可赜。

遂由龙门归,里堠环数驿。我时诗以答,或歌或辨责。

责我不喜僧,性实未所获。凡今三十年,累冢拱松柏。

唯与公非才,同在不同昔。昔日同少壮,今且异肥瘠。

昔日同微禄,今且异烜赫。昔同骑破鞯,今控银辔革。

昔同自讴歌,今执乐指百。死者诚可悲,存者独穷厄。

但比死者优,贫存何所益。

哀王孙

泗水赤龙将欲飞,瘦蛟在泥云未归。

冰茧煮灰寒水击,长大王孙抱饥色。

谁知谪自下乡来,日昃可哀犹未食。

菰饭白浆持与君,王孙王孙何复云。

西施

溅溅溪流散,苒苒石发开。

一朝辞浣沙,去上姑苏台。

歌舞学未稳,越兵俄已来。

门上子胥目,吴人岂不哀。

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

水边同时伴,贫贱犹摘梅。

食梅莫厌酸,祸福不我猜。

陌上二女

素手搴幂{上四下离},柔纤明春荑。

转眄动桂叶,阳语启瓠犀。

阿姊金盛珠,阿妹缫籍圭。

吹香袭行路,岂独下蔡迷。

上马和公仪

烟火千门晓欲开,五花骄马肯徘徊。

井闾已是经时隔,亲旧全如远别来。

帝阙重看多气象,天街新霁少尘埃。

振冠浣服无容久,便见池门放牓催。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春风来解吹残雪,灯烛迎阳万户燃。

竟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

赭袍已向端门御,仙曲初闻法部传。

车马不闲通曙色,康庄时见拾珠钿。

赠许待制岁旦生日

天历重更端,哲人兹命世。

尝闻月旦评,况是高阳裔。

椒花作寿杯,爆火通炉桂。

穹龟及苍鹤,尚以千年系。

曰惟五行秀,复与明时契。

他日求老成,不须从渭汭。

自生江海涯,小大形拳曲。

宫帘织以须,水母凭为目。

贵将蔽其私,贱用资不足。

於物岂无助,况能参鼎肉。

李廷老席上送韩持国归许昌

马蹄践霜华,游国归何早。

重裘不畏寒,况复非远道。

谁言未顾期,登第鬓如葆。

解装喜可知,月下金壶倒。

舟中遇雪

晓风鸣大泽,春雪下长河。

沙草缘堤没,杨花拂水多。

惊鸥不知远,候雁几闻过。

欲问耶溪转,今朝奈兴何。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 其三

旧坟为润齧,新冢得山深。斩木来荒路,移松出近岑。

黄鹂啼棘上,玉女问泉音。强作挽人唱,傥知哀感心。

页次:(23/187)
<< < 22 23 24 > >>